内容导览
在经营直销的过程里,
让我有机会看到各式各样、形形色色的人….
我总是很好奇,
为什么某些人可以取得好成绩?
他们不一定有直销的经验,他们不一定有丰富的人脉,他们不一定有“时间”、有好的口才,
他们也不一定有个很“给力”的上线或推荐人….
甚至,他们经营的过程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,而是充满挑战与坎坷…..
(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位柬埔寨的艾多美玫瑰大师分享)
但是,
为什么有些人放弃了,有些人的热情消退了,有些人从原本信誓旦旦要顶峰相见但过没几天就消失了…..
而他们没有??
这些取得好成绩的人,是因为了解了什么“秘密”,或是拥有什么样的心态,才让他们面对问题与挑战时,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吗?
这个问题,困扰了我很多年,
直到,前些日子看到了“认知觉醒”这本书,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!
那些能让自己不断成长精进的人,似乎都掌握了这些规律…..
5个关于成长的底层规律,
用在直销行业上也同样适用…..
一、复利曲线
成长没有奇蹟,一夜变高手的故事只存在于武侠小说和电影中….
竹子4年才长3公分,第5年开始,每天长30公分!
而我们有多少人,愿意熬那4年?
许多人之所以加入直销,就是看上它1变2,2变4,4变8….的“倍增”特性,
一个人再怎么勤奋,一天就24小时,
如果有10个、20个….甚至更多的分身,即使每个人只花1-2个小时的时间来兼职,都比一个人的产出更大…
不过既然是复利倍增,就会有一个特性:初期成长非常缓慢,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…..

(复利曲线,图片来源:认知觉醒)
所以爱因斯坦曾说:“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,它的威力甚至超过原子弹。”
而巴菲特也凭借著年化收益19.1%在经过50多年的复利累积后,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,
他也曾说过,自己一生的99%的财富,都是在50岁以后获得的…..

(来源:今周刊)
既然直销行业的收入有这种特性,
如果你追求的又是这种倍增式的持续收入,
那就不要太看重短期利益,
不要稍遇挫折就想转换个跑道,不会游泳的人,换一个泳池还是不会游泳….
一直换的结果只会在前面拐点期一直重来,看不到倍增的威力!
有了这个观念,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,并愿意长久参与、没有财务压力的项目,就不会轻易的在中途下车了!
当然,选择一个好公司也很重要,要找那种有永续发展企图心的(不要是炒短线的),才不会将自己的努力建立在沙堆上….
二、舒适区边缘
爱因斯坦曾说:天下最愚蠢的事,莫过于重复做同样的事情,却期待有一天会出现不同的结果。
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,那就必须扩展自己的舒适区,学习并获得一些自己还不会,但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能力….
总是停留在舒适区,做着相同的事,只会让自己一无所获。
经营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,代表你正走在对的路上!
但是,也不要一下子去挑战太高难度的任务,在欲望上急于求成,想一夜瘦成林志玲,只会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。

(舒适区,来源:认知觉醒)
让自己在拉伸区(舒适区边缘)成长,
做那些对自己有点挑战,但能做到的事,不管是开口分享、与陌生人攀谈,或是上台分享…..
以前做不到、不愿意做,但是现在去做了,就是一种成长…..
在做目标设定时也适用同样的规律,
忘掉“瞄准月亮,至少你还能射中老鹰”那种说法吧….
要嘛设定一个“跳一跳就能够著”的目标,让自己在完成的成就感中不断前进,
要嘛就是将一个大目标拆解为更具体的小目标,降低实现的难度….
让持续、正向的“反馈”来的及时一点,
这样更有益于学习和成长…..
三、学习的秘密
在直销圈子里,都会流传一句话“每会比到,每到必会”…..
但是,光是“学习”真的能带来事业上的成功吗?
我自己是对这样的说法存有些疑问….
因为对我来说,觉得到会场学习并不是一件很有时间效率的事,
前后花上1小时的交通和准备时间,再到会场坐2个小时,
虽然有时候能听到很精彩的内容,不过回去睡个觉,隔天醒来感觉一切又如常了….
对业绩的帮助极其有限….
我也曾有段时间,热衷于学习各种线上课程,
从逻辑思维、樊登读书会到千聊、荔枝…..等各式各样的微课,
但是一整年下来,只觉得越学越焦虑,业绩和生活还是没什么改变….
直到看到《知识觉醒》里提到的“成长权重对比”,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…..

(成长权重对比,来源:认知觉醒)
我只不过是试图用学习上的勤奋,来掩盖行动上的偷懒…..
看了很多书,学了很多课程,但就是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、行动和改变,
没有把学到的落实到行动中,
忘了学习最根本的目的,是为了拿来解决生活中或经营中遇到的问题!
所以,学习时不求记住课程中所有的内容,只要有一两个观点能促使自己发生实际的改变就够了….
至于经营直销要不要到会场上课呢?
我之前听到一个培训界前辈分享的观点也是很经典,
他说:“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,而是找出来的。”
会到会场里的人,至少他的动机比一般人还要强烈…..
比起问一个人有没有决心经营?直接看他的行动,更能判断出他是不是认真的经营者!
学习不见得能马上看到成果,但是没找到方法又不学习,那表示他对这件事还不够重视……
当然,我觉得最理想的状况是:
既想学习,又能用正确的方法,学习到用得上的知识,然后在行动中获得反馈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…..
这样既能让自己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,还能收到最即时的反馈(奖金),是最符合人性的学习方法!
四、曲线平台期
从宏观(长期)的角度来看,直销的收入有复利曲线的特性,
不过从微观(短期)的角度来看,直销的收入会呈现出阶梯式的型态,
最终由一个一个的小阶梯,拼凑出一个复利曲线。
这跟学习的特性一样,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,然后会变慢,进入一个平台期….

(学习曲线,来源:认知觉醒)
在平台期,我们可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,但看起来毫无进步,甚至可能退步,
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假象,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依旧在发生连结并不停地巩固,到了某一个节点后,就会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。

(我的艾多美奖金图)
当明白了这种规律后,就能在面对停滞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,
有些人选择放弃,而我们继续坚持,
同时,也不会因自己的进步缓慢而沮丧,不会因为别人的成长迅速而感到焦虑…..
五、动用潜意识力量的方法(让事情变好玩)
很多事情,虽然我们知道但却做不到,很想要,但就是得不到,比如:
- 知道写文章、拍视频很重要,但电脑一打开,又到处乱逛了….
- 知道持续分享产品很重要,但才讲了几个就坚持不下去了….
- 想要给自己建立一个被动收入,但转身又打开电视追剧去了….
以前我觉得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够,
后来才知道这是人类的天性~在欲望上急于求成,在行动上避难趋易….
大脑经过几亿年的演化,从3.6亿年前爬虫类的“本能脑”到2亿年前哺乳动物的“情绪脑”,直到25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才出现了“理智脑”….
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理智的动物,其实我们大多数的行为还是受到本能和情绪的支配….
还好,借由“知识”的力量,可以让我们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,从既有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中跳脱出来….
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,才是理智脑最高级的策略。学会释放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力量,我们就会无往不胜!《认知觉醒,周岭》

(来源:认知觉醒)
知道了大脑的特性,
我们就可以“投其所好”,把目标设计成符合人性的任务,让情绪脑和本能脑沈迷于“游戏”的破关中….
比如,
光是看书、上课很无聊,但是把学习当成是寻宝的过程,找寻那些可以用来帮助自己升级(晋升)的宝物(知识点)….
被拒绝很难受,但是把开发客户的过程当成是收集101个反对理由,那就会变得有趣….
被家人、被亲友泼冷水很受伤,但是把这些经历纪录下来,当作哪天自己站在晋升舞台上时要分享的故事,就会觉得这些刀疤都不算个事,还不足以凸显自己当初是怎么从一片不看好声中走到今天的成就…..
面对困难,改变一个视角,赋予行动新的意义,一个新的世界就产生了….
不用再靠人打鸡血,不用参加什么激励大会,自带发动机,到哪都是小太阳…..
六、小结
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过来人或网红分享的直销“劝世文”,
直销是网络乡民常常吐槽的一个行业,
因为有太多骗人的、太多画大饼的、太多令人反感的做法……
不过,这并不代表这个行业就不能参与!(光在台湾就有370万直销会员)
反而是在提醒我们,要透过学习,
让自己能用正确的心态、正确的方法来经营这门生意…..
不要相信有什么一夕致富,不劳而获的事,
也不要觉得自己可以不学习成长,只要“抓住机会”就能像台上那些分享的讲师说的那样日入万元、月入百万…..
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“你永远赚不到,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…”
知道了“复利曲线”,让我们能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;
知道了“舒适区”的概念,让我们学会在舒适区边缘努力,收获的效果和信心就会不同;
知道了“成长权重对比”,让我们知道内在的改变远比表层的学习量来得更重要;
知道了“曲线平台期”,让我们能在看似停滞时经得起风寒,耐得住寂寞….
知道了“大脑的特性”,我们就能把别人眼中的苦差事变成游戏,让自己乐在其中….
五个我在《认知觉醒》这本书中学到的成长规律,套用到直销上的分享,
看完后如果有收获,别忘了转发或点赞喔!
也欢迎传给你的伙伴,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,在直销这条路上走的更顺畅…..
爱评论的人运气都不差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