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導覽
不知道你有沒有過同樣的困擾:
為了學好英文,興沖沖地買了本學習教材,沒翻幾頁就束諸高閣;
知道吃宵夜不利於健康,可就忍不住想吃點東西解解饞;
想做個部落格、想拍個Youtube,不過瀏覽器一開,又到處瞎逛了…..
以前,我總以為是自己缺乏自律的結果,
不過即使心中這麼濃郁的負疚感,依然沒讓我擺脫「明明知道,但就是做不到;特別想要,但就是得不到」的怪圈。
直到看了【認知覺醒】,才發現——
我不過是犯了全天下人都會犯的錯誤…..
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,自律並不能改變人生,真正改變人生的,是認知。
作者周岭,36歲之前也一直過得渾渾噩噩,看到周遭一些優秀的同齡人已絕塵而去,時常覺得焦慮並陷入無動力狀態。
一個人覺醒的起點到底在那?
現在大致有了一個答案,那就是:覺知。
當一個人能覺知到什麼是好,什麼是不好的時候,就必然會主動做出新的選擇。(周岭)
直到那天起,他開始有覺知的選擇、有覺知的學習,不再讓習慣、讓天性掌握自己的人生,生活慢慢產生變化……
他開始廣泛涉獵知識,從腦科學、認知科學、心理學、行為科學、社會學…….中去尋找事物的底層規律和客觀真相,並尋找實現夢想的方法和路徑。
3年後,周岭成了自媒體領域的紅人,他把親身驗證過的這套方法,整理成【認知覺醒】這本書。
全書分成2大部分,
上半篇透過內觀自己,擺脫焦慮。從大腦的演化和構造著手,讓我們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「趨難避易,急於求成」?焦慮是如產生的?該如何善用潛意識的力量,並透過「元認知」來提升自己?
下半篇外觀世界,借力前行。透過深入了解刻意練習、深度學習、關聯、反饋……等規律,探索事物的本質,重新解構專注力、學習力、行動力、情緒力…...找到獲得和應用它們的正確方法。
下面,讓我們一起來【認知覺醒】
01.天性太強大,自律不是出路
我們做不成事,並不是因為願望不夠強烈,也不是因為意志力不足,而是因為默認天性太過強大。(周岭)
在演化的長河裡,3.6億年前爬蟲動物演化出最初的「本能腦」,讓爬蟲動物可以對環境快速做出本能反應。
大約到了2億年前,哺乳動物登場,演化出「情緒腦」。有了恐懼情緒,可以讓自己提早遠離危險;有了興奮情緒,讓自己更專注於捕獵…..
直到距今250萬年前,人類才從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,在大腦的前額區域進化出「新皮層」,讓我們開始有了語言、思維、創造…..等能力。
不過「理智腦」雖然高級,但比起「本能腦」和「情緒腦」,它的力量實在太弱小了。
我們的理智會「斷了線」,但是呼吸、逃跑、恐懼、生氣……這些本能和情緒卻不會消失,是最快速、最直接的反應。
然後,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獅子,會去獵捕最虛弱的水牛,吃完就躺在樹下曬太陽….人類迄今也保留動物們的習性,一樣喜歡「避難趨易、急於求成、即時滿足」,這是大腦的天性使然。
想要成長,就必須克服天性,
但克服天性並不是用「理智腦」去取代「本能腦」和「情緒腦」。
而是透過學習知識,提升認知,運用策略,讓「理智腦」驅動「本能腦」和「情緒腦」一起開開心心的把活幹了。
習慣之所以難以改變,就是因為它是自我鞏固的——越用越強,越強越用。想要從既有的習慣中跳出來,最好的方法不是靠自制力,而是依靠知識。(周岭)
02.元認知——從不同的角度看自己
從被動到主動,這是一個轉折點。當一個人能主動開啟第三視角、開始持續反觀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時,就意味著它真正開始覺醒了,他有了快速成長的可能。(周岭)
「元認知」是人類獨有的能力,也是我們成為萬物之靈的根源。
什麼是「元認知」呢?
它是最高級別的認知,它能讓我們對自己的「思考過程」進行反思和理解。
曾子的三省吾身,許多強人用的寫日誌「復盤」,透過「冥想」觀察自己的思維、情緒…….都是「元認知」的體現。
不管是被親近的人背叛、為了還沒發生的事情擔憂、為了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懊悔…..
我們的大腦經常會陷入情緒、困擾中走不出來,
有了「元認知」的概念,
我們就可以用「第三者」的角度,站在高處俯瞰全局,不讓自己迷失其中。
03.腦神經連結——沒有天賦,天才只是刻意練習的結果
心理學家安德斯.艾利克森和科學家羅伯特.普爾經過大量的研究後指出:所謂天才,其實並不神秘,其本質是“正確的方法”加上“大量的練習”。
學習一樣新技能,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大腦中神經元建立連結的過程。通過大量的重複動作,大腦中原本不關聯的神經元在反覆刺激中產生了強關聯,形成了一條「綠色通道」。
日後當自己面臨相似場景時,大腦會對這種行為進行優先選擇,並進一步形成自動化反應。
所以,不要用自己沒有「天賦」來作為逃避行動的藉口…..
任何技能都可以靠正確的「刻意練習」來習得,
不過,周岭也提到一個重要觀念,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舒適圈邊緣探索,這樣進步最快,也不容易放棄。
04.學習不是為了知道,而是為了發生真實改變
真正的成長不在於自己懂了多少道理,而在於自己改變了多少。
看完【認知覺醒】後,我也開始思考自己進步緩慢的原因:
►平常喜歡看書,但不重視輸出,所以看進去的內容都只是弱關聯,存留不久,也沒有內化成自己的能力。
►平日缺乏反思,沒有對生活保持覺知,所以容易被習慣掌控,還以為這些是「個性」、是「天生」的,無法改變。
►沒有給自己立下明確的目標,不知道要在拉伸區行動,所以做起事來容易只有「3分鐘熱度」…..
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,因為認知影響選擇,而選擇改變命運,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。認知越清晰,行動越堅定。(周岭)
【認知覺醒】雖不是靈丹妙藥,但卻是一本能開啟自我改變之旅大門的好書。想一起進步的你,不要錯過咯!
05.精彩金句
►歸結起來,焦慮的原因就兩條:想同時做很多事,又想立即看到效果。王小波說:「人的一切痛苦,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」。焦慮的本質也契合這一觀點:自己的慾望大於能力,又極度缺乏耐心。焦慮就是因為慾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。
►讀書時不求記住書中的全部知識,只要有一兩個觀點促使自己發生了切實的改變就足夠了。
►耐心不是毅力帶來的結果,而是具有長遠目光的結果。當我們知道的規律越多,就越能定位自己所處的階段和位置、預估未來的結果,進而增強自己持續行動的耐心。
►想辦法讓本能腦和情緒腦感受到困難事物的樂趣並上癮,才是理智腦的最高級策略。
►行動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選擇模糊。當我們沒有足夠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標時,就很容易選擇享樂,放棄那些本該堅持但比較燒腦的選項。
►從知道到做到是一種巨大的進步,然而自己知道或做到是一回事,讓別人知道或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►單純閱讀時,人容易滿足於獲取新知識,而一旦開始寫作,就必須逼迫自己把所學的知識關聯起來,所以寫作就是一條深度學習的自然路徑。
►真正的學習成長不是“努力,努力再努力”,而是“反饋,反饋再反饋”,只有不斷產出,獲得反饋,我們的人生才會發生真正的變化。
►很多人因為缺乏耐心、急於求成,總想跳過行動環節,尋求捷徑,最後發現:這才是走了彎路,真正的捷徑正是那條看起來漫長且低效的行動之路。
►覺醒就意味著看清,意味著主動改變默認設置,並做出新的選擇。
- 延伸閱讀:【認知覺醒】在直銷上的應用—直銷遇到挫折怎麼辦?5個心法,助你走出低潮實現飛躍
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別忘了分享或點讚喔!
想要索取本書心智圖的朋友,也可以到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下載喔。
愛評論的人運氣都不差~